传统教育

蔡礼旭:受持教诲既要有深度,还要有广度

时间:2015-01-16 10:02   编辑:路灯   点击:
   

 受持教诲有深度,还有广度。

      从广度来讲,对人要见贤思齐,见不贤內自省,对一切万物也有这样学习的態度。你看经典当中,提到要向水学习,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爭」。包含要向天地、向日月学习,「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,日月无私照」。一颗谦卑的心处处都有悟处,你学习从对人到对一切万物现象,都有好学的心。所以有德行的人,他们的恭敬、好学的心处处都保持,这是广度。

深度(是指)这效法的心可不能做样子,做样子,其实是好一个名。像春秋时候卫灵公,天下都传他尊贤,结果孔子去到卫国,事实上他也没有实质重用孔子,因为他还是好一个美名而已,不是真正尊贤、爱贤。

在贞观时期,有一天唐太宗跟大臣们宴会,旁边坐著黄门侍郎王珪。宴会中有一个美女在旁伺候,这个女子本来是庐江王李瑗之姬,就是他的太太,当时李瑗犯错,他的妻子被收入宫里面去。太宗就对王珪讲到,说庐江王不守道德,杀害了这个女子的丈夫,又把她娶做太太,暴虐到了这种程度,哪有说不灭亡的道理?

王珪一听完就站起来,对著唐太宗讲到,陛下,你觉得庐江王杀人家的丈夫,然后夺取人家的妻子,这是对、还是不对?唐太宗一听很惊讶,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问我,我难道连这个都分不出来吗?

结果王珪说,我曾经看《管子》这本书说到,齐桓公经过郭国的时候,因为郭国已经灭亡,他就问当地的老百姓,一个老先生,说这郭国为什么会灭亡?老人家回答,喜欢善行,討厌恶行。齐桓公一听很惊讶,假如是这样的话他应该是贤君,怎么会灭亡?接著父老讲到,郭国的国君「善善而不能用,恶恶而不能去」,所以才会亡。他虽然喜欢善行但是是做表面,贏得別人的称讚,事实上並没有用有德行的人。有德行的人他是要为国家、为人民谋福利的,他又不求什么,你不尊重他、不重用他,他一定会离开的,所以贤者有怨。恶恶而不能去,討厌恶行,但是却不能把这些没有德行的人罢黜掉。这样子的话,这些恶人知道不会被重用,但是並没有被罢黜,他们会想国君终究还是不会用,他会心存仇恨。所以贤者有怨,无德者有恨,这国家铁定会危险,这个善善恶恶就落在一个做表面功夫而已。

现在这个妇人还在陛下你的身边,所以臣子私下心里想,您是觉得留这个女子是对的,不然您怎么把她留在身边?假如陛下觉得庐江王抢人家的太太是不对的,却没有赶紧去处理,这也是恶恶而不能去,那跟郭国的国君不就是同样的问题!明明知道是错的不修正、不处理。那愈多人知道,太宗皇帝的威信就愈差了。太宗一听很高兴,臣子劝得对,他很感激,称为至善,觉得他说得很好,马上就把这个美女还给她的族人。所以太宗皇帝还是非常奉行「其不善者而改之」,明白这是不善的,赶紧修正,决定不恆顺自己的错误,不恆顺自己的欲望。

恭录自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  蔡礼旭老师主讲  (第十一集)  2011/6/30 

微信公众号:fhzdgy

扫码关注反黄之盾官方微信公众号

*使用手机戒色战报

*使用手机功过格

*获取更多学习资料

最新评论
用户名: 用户名: 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