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是面对这样的情况,这个“非”就是假如不是很好学、非常深思熟虑的人,而且还是“心知其意”,就是心能领悟圣人的道理的,有这样“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”的人,他才能悟通这些情况。进而把这些好的历史数据,把它搜集起来,编撰很有系统,不是下这种功夫的人办不到。所以“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”,一个人他假如不是下功夫,就像我们刚刚提到的,司马迁先生“西至空峒,北过涿鹿,东渐于海”,这个字念一声间,“南孚江淮”,这些下的功夫。本来就很难,“固”是本来,本来就很难和,这个“浅见”就是见识浅薄,“寡闻”就是孤陋寡闻,像这样的人你是很难跟他说清楚的。说到这里,也给我们一个人生提醒,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或者是一篇道理,我们要是真正清楚了、深入了、研究了才能去发表。所谓“见未真,勿轻言;知未的,勿轻传”,你下功夫研究了才有发言权,不能遇到事情乱批评、乱下定论,这样的态度就不妥当,甚至于还会误导别人,就麻烦了。
我曾经看报纸看到,某个教授说《弟子规》不能学。他是教授,但问题是他看过《弟子规》没有?他为什么说不能学?他说有愚孝。我跟他缘分不够,不然我就直接问他哪一句,是不?我没找到,他怎么找到的?可是很有意思,现在的人从小有个错误的习染,傲慢,自己有身份地位,不懂的东西也在那里批评,这是不妥当的。真的有机会了,我一定“怡吾色,柔吾声”跟他讲,因为这一句就是没有愚孝,“亲有过,谏使更”、“善相劝,德皆见”、“过不规,道两亏”。《孝经》里面讲,学生问孔子,做到了这一些事就是孝顺了吗?孔子强调了一点,还要懂得劝父母,父母有不对了要劝。“父有争子,则身不陷于不义。故当不义则争之,从父之令,又焉得为孝乎”?父母不对的时候,你还顺着他去做错的事情,这样哪叫是孝顺?所以我们自己在处事当中也要守好这些分寸,不然人的一些习性很容易就浮起来。
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://www.dizigui.cn/clsfx_140508g.asp,欢迎转载,感恩!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