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之道

魏征是谏臣的榜样

时间:2015-06-24 17:14   编辑:路灯   点击:



     为什么大舜在的时候,无为而治,天下太平?《论语》当中讲,“恭己正南面。”“恭己”是他自己很有德行,自律很强,人民佩服他。
 

  “正南面”是他坐在天子位,所选派的重要大臣都是圣贤人。大禹是他的下属;后稷,周朝的始祖,是他的下属;契,商朝的始祖,让他去掌教育。这几个人都 放在重要的位置,天下就安定下来。所以晏子劝景公,这是重点。我们刚刚跟大家讲,当一个臣子劝谏,想遇到像唐太宗这样的皇帝,是不容易的。没有这样的领导 者,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善巧方便,达到劝谏的效果。而唐太宗有雄才大略,他登帝位之后,也是励精图治,想要为国家、民族做一番事业。然后看到魏征是这么有 智慧、有德行的人,所以常常把他引到寝宫里面去,向他请教治国的方略。大家想象一下,一个臣子,皇帝把他拉到寝宫里面去,让他侃侃而谈,然后对他好的建 议,言听计从,这个臣子内心当然会很感动。所以有一句话叫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读书人一生能碰到这样信任他、珍惜他的朋友,或者是这样的国君,他定会尽心尽 力,尽这份道义。所以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他当谏官几年的时间,就上奏折两百余个,不知道有多少夜没睡觉。现在想一想,这些古人真的都是呕心沥血,在尽他 做臣子的忠心。所以唐太宗对魏征讲到,从你写了两百多个奏折,就看到你的忠诚。所以我们在史书上看到这些典故,都会感觉君臣那种相处的情义非常深厚。


  贞观二年,有一次唐太宗宴请群臣。唐太宗旁边是长孙无忌,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,都是很亲的近臣。唐太宗就对长孙无忌说:“魏征每次劝谏我,当我 实在不能接受,我就把话题引到其它的事情。结果我怎么讲,他都不理我,就不说话。你觉得是为什么?”长孙无忌说:“可能是魏大人觉得,假如响应您的话,就 好像要顺着您的意思,所以他不答话。”唐太宗讲:“他就先回回我的话,下次再劝就好了,干吗现在摆个脸给我看?”接着魏征讲话了:“皇上,从前大舜在的时 候……”你看都举舜王、尧帝,唐太宗还有什么话说。当然这也可贵,时时期许他的君王成为圣人,这是真正爱护自己的国君,而不是去顺着君王的习气,最后把国 家都给搞乱了。所以就讲到大舜在的时候,提醒后稷、契这些大臣:“你们有任何不同意见,或者我有任何过错,你们当面就要给我指出来,不要等到事后再指;不 要面前顺从我,背后议论我。”魏征说,我也要效法这些忠臣、这些有德之人,当面讲清楚、劝谏好,不能背后再议论。唐太宗听完就笑了,然后说,有些人觉得魏 征傲慢,但是我觉得他很妩媚。意思就是他很可爱、很直率。我们从唐太宗这些言语,可以看出他跟这些臣子的情感非常深厚。


  这是贞观二年的事情。后来因为魏征常进谏言,唐太宗觉得他对国家的贡献非常大,就把他升到很高的官—秘书监。但魏征他们这些忠臣,都不是为功名利禄而 来的,他们是为国、为民而来的。他觉得自己职位太高了,就请求告老还乡。结果唐太宗说,五金,五种金属在矿山里面,没有什么好珍贵的。把它提炼以后,金银 铜铁锡,就有价值了。而我就是金,你就是良匠,把我提炼出来。我们听到这段话,很佩服!唐太宗非常尊敬这些有德的臣子。我们之前跟大家有过交流,“用师者 王”。把身边的人当老师一样尊敬、学习,可以王天下。所以唐太宗那个时候的贞观盛世,达到什么程度?邻边的国家统统都来归附,某个国家的语言,要通过八九 个人翻译,最后译成中文,然后才能沟通,可见那个盛世。后来这些国家尊唐太宗为天可汗。他这个功业就是像魏征这样的大臣成就的。


  后来又有一次,唐太宗嫡传的孙子出世了,唐太宗设宴款待文武百官。大家想象一下,孙子出世了,爷爷高不高兴?高兴了当然就会多喝两杯,然后一高兴,就 说道:“天下未定之前,房玄龄辅助我这么多场战役,他的功劳最大;天下安定之后,辅助我安国治民,魏征的功劳最大。”说完,马上把自己身上的佩刀取下来, 赐给房玄龄跟魏征。所以从这几个事例,我们可以体会得到,魏征对整个唐朝的贡献非常大。

 

  贞观十六年,因为太子的品性不算很好,唐太宗就请魏征当太师。唐太宗发现魏征的房子非常小,连个中堂都没有,唐太宗本来要修一个偏殿,结果把木材拉来 帮魏征建房子。这时,魏征的身体已经不好,本来要推掉太子太师的工作,可是唐太宗觉得只有他的德行能胜任。魏征说,我连动都动不了。唐太宗说,让太子到你 们家来,你给他授课。贞观十七年,魏征去世。去世之前,唐太宗年纪也大了,是被抬到魏征家里的。看到魏征病得这么重,可能活不了,当场失声痛哭。魏征去世 之后,唐太宗亲自到灵堂痛哭,而且因为太伤心了,五天没办法上朝,罢朝五日。“废朝五日,追赠司空,谥文贞。”这个“谥”就是对于去世的臣子一生德行、功 业的一种肯定。“陪葬昭陵。”就葬在皇帝陵寝的旁边。


  魏征去世之后,唐太宗常常怀念他,后来有一次对着身边的大臣讲了一段话,这段话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: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 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魏征去世了,我这三镜中的一个镜就坏了,不能再发挥作用了。”这些是略举魏征跟唐太宗这份君臣情义,也让大家熟悉那个时代的状况。
   

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://www.dizigui.cn/clsfx_150624d.asp,欢迎转载,感恩!   

最新评论
用户名: 用户名: 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